驻哈萨克斯坦大使乐玉成在哈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吹响新一轮改革开放号角》

驻哈萨克斯坦使馆
2013-10-25 13:00

  2013年10月25日,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乐玉成在《哈萨克斯坦实业报》发表题为《中国吹响新一轮改革开放号角》的署名文章,介绍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展望中国经济发展和中哈合作前景。文章全文如下:

  9月29日,上海市一片近30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中国新一届政府开辟的改革“试验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此正式挂牌成立。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是中国政府顺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途径和新模式的一项重大举措,总体目标是积极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区内在投资、金融、贸易监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举措就是“负面清单”管理,旨在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创新对外开放模式。以往政府对哪些领域和行业准许外商投资、哪些不准,没有明确规定,许多投资者因为政策模糊而碰壁。如今除了“负面清单”上规定不能开放的,其余领域都可以进入,而且入驻程序大大简化,不再需要政府审批,可以先备案登记再办理相关手续。区内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等六大领域扩大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都将先行先试。外商被允许投资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旅行社、健康医疗保险等与中国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人们有了选择多样化服务的机会。目前,首批36家中外企业和金融机构已经入驻上海自贸区。

  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发展经验表明,要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改革。30多年前,深圳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试验区,为引领和推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今,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面临不少阻碍与挑战。要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就必须以创新驱动发展,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从这一角度来看,上海自贸区的意义不亚于当年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它承担了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国际化以及行政精简化的使命,表明了我们以新的开放来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的决心。尽管上海自贸区建设给国内行业带来不小的挑战和竞争,但这种压力能够迫使我们进一步挖掘出改革和发展潜力,激发探索和创新能力,助推中国经济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续写更加精彩的中国故事。

  应当说,上海自贸区的启动只是起点,是未来更大范围改革的前奏,将为接下来的改革提供方向性指导。区内许多制度创新都是可复制、可推广的,未来,上海自贸区所实施的金融、贸易、投资等改革,将会在几年时间内逐步推广到全国范围,从而掀起中国新一轮改革浪潮。

  如果说上海自贸区是打造中国改革开放“升级版”的重大举措,那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9月对哈萨克斯坦国事访问期间,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则是中国扩大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步骤。“丝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涵盖沿线人口近30亿。经济带将东边活跃的亚太经济圈和西边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连结起来,是一条极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如果能够打通这一走廊,包括中国西部和中亚地区在内的沿线地区贸易、投资合作和人员往来都将被大大激活,各国经济发展空间必将更加广阔。这将是一条前景广阔的合作带、繁荣带和共赢带,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丝路经济带”作为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实施还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需要有关各方集中智慧和力量,合力推动,共同促进。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最大、发展最快的国家,是“丝路经济带”在中国境外的起点和关键一环。中哈双边关系经过21年的发展,已经达到全面战略伙伴的新高度,两国政治、经贸、人文合作水平在本地区位居前列。中哈油气管道、“渝新欧”国际铁路、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及正在建设中的“中国西部—欧洲西部”公路走廊等等,都是我们在经贸和互联互通领域已取得的重要合作成果。有这样坚实的基础作支撑,中哈合作完全可以成为建设“丝路经济带”的“试验田”,继而以点带面,逐步形成欧亚区域大合作。我们希望能与哈方共同实践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丝路经济带”的五点建议,即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为未来中哈关系开辟新的更大发展空间,为“丝路经济带”建设探索有益经验,打造示范起点。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确定的《哈萨克斯坦—2050》发展战略二者有诸多契合之处,这两大战略的最终目标也是一致的,都是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上海自贸区设立和“丝路经济带”倡议的提出,表明中国已经吹响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号角。中方愿与哈萨克斯坦朋友们一道抢抓历史机遇,深化改革开放,共谋发展大计,开创中哈乃至欧亚地区各国互利合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