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潮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年会

2016-01-22 17:00

  国家副主席李源潮21日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年会,并在中国经济和2016年二十国集团峰会主题专场会上发表特别致辞。

  李源潮说,世界经济正处于动力转换的重要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位居前列,仍是全球增长重要动力。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趋势,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通过改革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推动中国经济走得更好更稳更远。把中国发展搞好,本身就是对人类发展的重要贡献。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挑战。今年9月在中国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重点从创新增长方式、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提振国际贸易和投资、促进包容联动式发展等方面共商合议,努力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同日,瑞士联邦主席施奈德-阿曼会见李源潮,双方就进一步深化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深入交换意见。

  与会期间,李源潮还分别会见东帝汶总理阿劳若、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并接受彭博新闻社专访。(完)新华社瑞士达沃斯1月21日电(记者凌馨)

  李源潮在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年会中国经济和2016年二十国集团峰会专场会上的致辞(全文)

  1月21日,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年会,并在中国经济和2016年二十国集团峰会专场会上发表题为《为世界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的特别致辞。全文如下:

  为世界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

  ——在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年会中国经济和二十国集团峰会专场上的特别致辞

  (2016年1月21日,瑞士达沃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李源潮

  很高兴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年会。感谢施瓦布主席和论坛方的盛情邀请,以及为中国经济和二十国集团峰会专场活动所作的精心安排。本届年会将“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作为主题,探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很有现实意义。

  世界经济正处于动力转换的重要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将更趋平稳,动力将更为多元。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中国经济未来向好、更好,并不是盲目乐观,而是有基础、有条件、有动力。今天,我愿借世界经济论坛的平台介绍当前中国的经济情况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策导向。

  第一,2015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仍是全球增长重要动力。一是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6.9%的中高速增长。在世界经济起伏震荡的背景下,2015年中国GDP增量超过5000亿美元,预计排全球首位。这是在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的高基数上取得的,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位居前列。二是实现了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4%,快于经济增速0.5个百分点。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超出预定目标。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5.1%左右,处于2009年来低水平。三是实现了结构优化的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比上年提高了15.4个百分点,达到66.4%,比投资高30.3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2.4个百分点,达50.5%,比工业高16.7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中国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加快孕育成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大大快于传统工业。网上零售增长超过30%,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6倍,工业机器人增长42%。四是实现了开放、互利、共赢的增长。2015年中国进口总额1.68万亿美元,继续位居世界第2位。对外直接投资1276亿美元,同比增长10%。中国居民出境旅游等达到1.2亿人次,增长了12%,境外消费超过1万亿人民币,增长了20%。中国从国际市场进口大宗商品的实物量和占全球份额继续增加,2015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增长8.8%,达到历史新高,大豆进口量增长14.4%。这些增长既满足了中国自身发展需求,也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了超过四分之一的贡献,中国发展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第二,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趋势。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刻调整期。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紧密相连,也处在从数量高速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的调整之中,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在这个新常态中,中国既有信心有能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也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一方面,由于世界经济总需求不足,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同时,中国经济总量不断增大,资源环境制约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增速相应缓下来,这是符合一般经济发展规律的。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有很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有信心有能力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以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是到2020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二是到本世纪中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在,中国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超过1亿人,每年新毕业大学生700多万,高质量发展具有充裕的人力资源基础。中国人有勤俭持家的传统,近年来居民储蓄率一直保持在38%以上,去年居民新增储蓄存款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2008年以来居民储蓄累计增加了35万亿元人民币,这使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都有充分条件。过去5年,中国GDP总量由7万多亿美元上升至10万多亿美元,为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2015年中国财政收入预计增长超过5%,年底国家外汇储备超过3.33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国际资本仍然看好中国发展,2015年外商直接投资达1262.7亿美元,同比增长5.6%。中国推进改革的决心坚定不移,将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我们正在编制“十三五”规划,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推动中国经济走得更好更稳更远。

  第三,中国将着力通过改革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的重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我们要做、可做的事情有很多。这里,我愿同大家分享3个案例,它们反映了中国在改革和创新两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第一个例子是中国安徽省有个叫旌德的山区小县,人口15万,仅去年一年就新增了1100 家企业,比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