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经济转型增添动力和空间
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司长张军谈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2015-11-03 01:01

  大家好。感谢中改院的邀请,能同各位一道交流对全球经济和发展问题的看法。此次年会将可持续发展同全球经济转型统筹起来考虑,全面深入探讨发展与增长、改革与转型、趋势与政策等问题,是顺应了当前的潮流,找准了定位和方向,体现了新的视野和长远眼光。

  当前,世界经济仍然处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增长势头还很脆弱,复苏态势并不均衡,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各国宏观经济数据上下波动,国际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大幅震荡,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遇到困难,一些地区局势动荡加剧,都给世界经济增添了更多复杂因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下调至3.1%,这是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世界经济要走出基础不稳固、发展不均衡、增长不强劲、信心不坚定的“亚健康”状态,真正实现强劲、平衡、可持续的增长,很可能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金融危机及其后续效应历时7年仍未结束,超出了不少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的预期。应对危机催生了很多理论和政策创新,特别是几个主要经济体先后采取了史无前例规模的量化宽松措施。实践已经表明,大水漫灌式的货币宽松政策治标不治本,可以暂时缓解危机初期的风险,却无力化解造成危机的深层次矛盾,更不能解决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增长问题。很多情况也表明,全球贸易和投资面临新的形势,需要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包括努力推进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区域、诸边贸易安排应是多边贸易安排的补充而非替代,应保持开放而不能排他,应考虑照顾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否则将造成全球贸易规则和体系碎片化,加大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影响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中长期愿景。着眼长远,面向未来,国际社会应当携起手来共担责任,开拓视野,创新思路,从包括可持续发展在内的多领域、多角度探寻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路径,开启提质、增效、升级的经济增长和全面发展新阶段。

  无论是从传统意义上看,还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发展并不等同于增长,两者属于不同范畴,但密切相关。增长是发展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实现发展的手段之一,同时增长也是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全球共识和主流。今年9月联合国举行了发展峰会,习近平主席同全球150余位国家领导人一道,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规划了未来15年各国发展的指导原则、路径和目标。

  作为最新的国际发展目标体系,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千年发展目标的继承和升级,同时也有新的突破,体现出新的特点:一是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发展议程既包括减贫、教育、卫生等传统基本生存问题,也涉及金融、贸易、工业化等经济领域指标及气候变化、减灾等环境领域问题,兼顾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领域,增强了发展的全面性。二是更加注重实现发展的路径。发展议程在强调加强南北合作、发达国家履行承诺的同时,也强调要将发展问题纳入全球议程,设定经济增长率目标,通过能力建设、技术转移、市场准入等方式,强化发展中国家造血功能,增强了发展的自主性。三是更加注重实现全球的联动发展。长期以来,有些人习惯于认为发展问题只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国际金融危机暴露的结构性问题表明,发展是全球性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各自的发展难题和瓶颈。发展议程要求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共同落实相关目标指标,并建立平等的发展伙伴关系,让发展成为真正的共同目标,增强了发展的共同性。

  总的看,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发展目标体系,既着眼于解决好今天的问题,也着眼于解决好明天的问题,既要解决发展中国家遇到的问题,也要解决发达国家面临的挑战。更加重要的是,它提醒我们,应从全新的角度审视发展的内涵和实现发展的路径,处理好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与推动经济转型、实现经济增长的关系,使两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让强劲的经济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也让可持续发展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动力,开辟更大空间。

  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转型、经济增长的有机统一和相互促进,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探索。在此进程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理念,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否则将南辕北辙、事倍功半。各国的国情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应尊重各国对发展道路的理解和选择。同时,也要总结国际上的成功经验,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实现合作共嬴、共同发展的目标。习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指出,各国要共同走出一条公平发展、开放发展、全面发展、创新发展之路。这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理念一脉相承、完全一致。习主席提出的理念是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在总结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发展形势提出的中国发展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公平发展解决的是成果分配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有权利平等享受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发展。开放发展解决的是发展环境问题,各国都要构建开放型经济,实现联动,让经济河流的水活起来,而不是在自我保护中走向封闭。全面发展解决的是发展质量问题,重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平衡,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创新发展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通过改革、创新,推动各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培育发展新动力和竞争新优势。上述理论是中国经验和国际实践的有机结合,具有普世意义,一经提出,得到了各方热烈相应。潘基文秘书长赞赏习主席提出的发展理念展现了中国的全球领导力。我相信,未来一个时期,这些理念对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坚持正确的发展路径。可持续发展议程涵盖众多领域和目标,彼此联系紧密,互为因果,如消除贫困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经济增长必须依靠劳动力素质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可持续能源的获取。因此,落实工作更像接力跑步,讲究整体推进,携手共进,把握好平衡。一是速度和质量的平衡。必要的速度是发展的前提,提升质量是发展的目标,必须依靠转型升级、结构改革等途径同步推进,既要“绿山青山”,也要“金山银山”,避免“饿着肚子看蓝天”。二是效益和公平的平衡。民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要提升全体人民的幸福感。为此,要提高整体社会发展水平,也要解决人民最切实的利益诉求,照顾弱势群体需要,消除各种形式的不平等,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三是内生动力和外部环境的平衡。发展中国家要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从“被动输血”向“主动造血”转变,同时也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国际社会应该伸出援手,帮助发展中国家深度参与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第三,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经济全球化已成为时代潮流,各国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程度空前加深。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实现基本温饱,发展中国家和人民走上致富道路,将为发达国家摆脱经济危机、恢复稳定增长提供强大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化发展伙伴关系既是顺应潮流之举,也是实现经济增长和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这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