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表团团长陈望夏参赞在联合国外空委科技小组委员会第42届会议上的一般性发言

2005年2月22日
2005-03-06 00:00

  主席先生:

  21世纪将是空间技术、应用与科学蓬勃发展的世纪,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长期困扰人类的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将出现新的契机和可能。但是,人类也将面临着更严峻挑战。不久前因印度洋地震而引发的海啸,给相邻国家造成了很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我在此代表中国代表团对受灾国表达我们深切的同情和慰问。面对这些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人们对利用各国空间资源和可能的有效手段,建立区域性和全球性重大灾害监测、预报、评估协调机制的呼声十分高涨。广泛的国际合作已成为推动和普及空间科学、技术与应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有效途经。

  同时,中国代表团也愿借此机会向欧空局的成员国和美国表示祝贺。祝贺由欧空局、美国国家宇航局和意大利航天局合作的“卡西尼—惠更斯”号土星探测器,在完成了7年漫长的太空飞行后,于2005年1月14日成功登陆“土卫六”并发回信息。这是人类探索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又一伟大创举。

  主席先生,中国在过去的一年里成功地将与欧空局合作的“双星计划”中的“探测二号”极地轨道卫星送入轨道,该卫星用于研究太阳活动和行星际扰动触发磁层空间暴和灾害性地球空间天气的物理过程;将用于气象监测并免费向全球提供图像资料的“风云2C”卫星发射升空;同时还成功地发射了“实践-6号”科学实验A星和B星等科学实验卫星,这些卫星将为中国和亚太地区的经济和发展做出贡献。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政府本着“互相尊重、互利合作、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指导原则,在和平利用外层空间领域加强和扩大与世界各友好国家的空间交往与合作。根据这一原则,进一步深化和扩展了与巴西在地球资源卫星和卫星数据产品的合作;与阿根廷、智利、秘鲁、印度、尼日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空间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进一步提升和巩固了同俄罗斯、乌克兰、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的合作关系;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与美国国家宇航局局长进行了友好会晤;与欧盟合作的伽利略计划正按计划实施;进一步推动了同亚太地区空间技术与应用的开展,多任务小卫星项目进展顺利,亚太空间多边合作组织的章程等法律性文件原则性条款已完成,目前已有4个国家正式批准了该章程。

  2004年,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第十二届联合国/欧空局基础空间科学讲习班”,并共同资助了25名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与东盟合作在华举办了东盟“遥感技术培训班,为推动亚太地区的空间应用和提高该区域有关国家的空间应用能力,还在华举办了“亚太地区空间项目管理培训班”。

  主席先生,为庆祝“世界空间周”,中国政府于2004年10月9日在澳门举办了大型图片展和报告会,使澳门的青少年进一步了解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激发他们热爱航天事业的热情。

  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国家航天局将根据国家发展的现实需求和长远目标,重点开发大容量、高性能、长寿命的广播通信卫星,逐步建成中国卫星通信产业;研制和开发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和低成本的运载火箭,提高现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建立以气象卫星系列、资源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和地球环境监测小卫星群为主体的,长期稳定运行的全天候、全天时、高时间分辨率的灾害与环境监测卫星对地观测体系;继续开展日地系统整体行为的空间物理研究;继续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绕月工程,开展深空探测,以实现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和物质类型、探测月壤厚度和氦-3分布资源量,以及地月空间环境等科学目标。

  主席先生,中国将继续与其他国家携手并肩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挑战,为人类探索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主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