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外空委科技小组委员会第56届会议上的一般性发言

2019-02-13 18:00

尊敬的主席女士,各国代表:

大家好!

首先祝贺在您的领导下本次大会胜利召开,中国代表团将一如既往支持主席工作,积极参与大会的各项活动。我们也感谢联合国外空司迪皮蓬司长和她的团队为此次会议所做的精心的准备,预祝本届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2018年是纪念联合国外空大会召开50周年。在各成员国的共同努力下,外空司成功地举办了本世纪第一次全球范围的航天大会(UNISPACE+50),这次大会是人类和平利用外空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盛会。中国将愿与各方携手努力、凝聚共识,积极落实UNISPACE+50大会决议,愿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致力于以合作促进外空探索,以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以合作促进外空治理;致力于通过合作缩小“外空鸿沟”,让更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受益。中国将以更加积极和建设性的姿态,与各国携手,共同促进推进“空间2030议程”,实现外空命运共同体愿景。更好地完善外空全球治理和促进外空科技服务于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主席女士,(航天发射总体情况)

2018年是中国航天发射的高峰年。中国运载火箭共执行39次发射任务,成功将102个空间物体(其中,中国94个,国外8个)送入轨道。其中,37次由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全部取得成功。国际发射服务客户覆盖欧洲航天局、白俄罗斯、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阿根廷等国家。中国在轨运行的卫星超过300颗,涵盖了通信、导航、遥感、科学、技术试验及深空探测等领域,卫星应用已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手段。

2018年1月9日,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高景一号 03~04卫星发射升空,揭开了2018年中国航天发射序幕。“高景”商业高分辨率遥感星座卫星,分辨率0.5m,具有高敏捷机动、丰富的成像模式和高集成的电子系统等技术特点。“高景”星座初步规划于2022年左右建成,由16颗0.5 m 分辨率光学卫星、4颗高端光学卫星、4颗微波卫星以及多颗视频高光谱等微小卫星组成。

2月2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张衡一号(地震电磁监测试验卫星一号),同时搭载“少年行”卫星、风马牛一号卫星。张衡一号卫星基于CAST-2000平台研制,携带由意大利研制的高能粒子探测器、磁力计、电场探测器、等离子体分析仪等载荷,是中国首颗观测与地震活动相关电磁信息的卫星,也是中国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的首发星。

6月5日,风云二号H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风云二号H星是中国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最后一颗,将与在轨的风云二号E、F、G星开展组网观测,对于保证中国两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业务接续有着重要意义,也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天气预报、防灾减灾等监测服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

7月9日,巴遥一号和PAKTES-1A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一号是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口的第一颗光学遥感卫星,配置了两台全色/多光谱相机,运行于太阳同步轨道。巴遥一号卫星将主要用于巴基斯坦的国土资源普查、环境保护、灾害监测和管理、农作物估产和城市规划等领域,将对巴基斯坦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等发挥积极作用,助力中巴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建设。PakTES-1A是由巴基斯坦自主研制的一颗科学实验卫星。

10月27日,未来号科普卫星搭载朱雀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发射。这是中国民营航天企业的首次轨道发射,由蓝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火箭一二级工作正常,整流罩也成功分离,二三级分离后,三级火箭姿态控制出现故障,火箭未能将卫星送入轨道,发射失败。虽然发射失败,但此次发射对中国商业航天具有一定的意义。

10月29日,中法海洋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搭载两台海洋科学观测设备,一是海风观测载荷——全球首台新型体制的微波散射计,另一台是海浪观测载荷——全球首台新型体制的雷达波谱仪。借助两台先进载荷,卫星可以首次实现全球风浪同步观测。此外,任务还搭载了1颗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研制的科教卫星,以及6颗国内有关单位研制的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卫星。这也是迄今为止,长二丙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一次飞行任务。

12月7日,沙特-5A/5B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沙特-5A/5B卫星是该国国王科技城研制的低轨遥感卫星,有效载荷是1台全色/多光谱高分辨率相机,主要用于获取地面图像。此次发射还搭载了10颗小卫星。

主席女士,(年度重点-探月)

2018年12月8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嫦娥四号探测器将对月球背面巡视区地貌、矿物组份、浅层结构进行探测。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正常分离,两器完成互拍,地面接收图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学载荷探测数据正常下传;2018年5月21日发射的“鹊桥”中继卫星有效支撑测控通信需求;着陆器、巡视器、中继星状态良好,达到既定工程目标;工程任务转入科学探测阶段,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首次实现了地球与月球背面的测控通信。本次任务的成功,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体现。

后续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古老的月球背面撞击坑内进行着陆区地形地貌探测,巡视区月表、浅层结构和物质成分探测,以及空间环境探测。此外,还将开展超地月距离的反射式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和月表生物圈科普试验。坚持对外开放合作是中国航天的一贯宗旨。嫦娥四号配置了13台载荷,其中包括与德国、瑞典、荷兰、沙特合作的4台科学载荷,还搭载了龙江号环月微卫星。我国在南美建设的阿根廷深空站参加了测控任务,与俄罗斯合作的同位素热源将保障嫦娥四号探测器安全度过月夜,与欧空局在深空测控方面相互支持。中美双方也开展了积极合作,利用正在月球轨道上运行的美国月球观测卫星(LR0)对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了观测。

此次任务实现了多个方面的创新: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与巡视探测,首次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中继测控通信,首次实现在月球背面着陆器和月球轨道微卫星的甚低频科学探测,运载火箭多窗口、窄宽度发射和入轨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次进行超地月距离的激光测距技术试验,首次在月面开展生物科普展示,首次开展国际合作载荷搭载和联合探测。

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后,中国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来贺电,对探月工程给予充分肯定。一些国际组织、航天机构、空间科学机构,部分国家元首、政府官员,以及关心关注中国航天的各界朋友,纷纷以各种方式表示祝贺。联合国外空司迪皮蓬司长表示:嫦娥四号任务标志着空间探索历史上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里程碑,这不仅是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功,也是国际航天界迈出的一大步。许多国家的媒体也对嫦娥四号任务给予高度关注并进行了持续报道。在此,我代表中国国家航天局,对国际同行、国际友人以及中外媒体界的朋友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的探月工程到2020年前将实现“绕、落、回”三步走目标。自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立项以来,先后实施了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嫦娥四号等5次任务,实现了“五战五捷”。探月工程的实施,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深空探测基础设施,继美、欧之后建成了全球布局的深空测控网,培养造就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积淀形成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

主席女士,

以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测工程全面拉开序幕。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任务将于今年年底左右实施,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于2020年前后实施。我们愿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基础上,同国际社会一道,携手推进世界航天事业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中国创造、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