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表团团长李国平在联合国和平利用外空委员会科技小组委员会第51届会议上的一般性发言

2014-02-10 20:00

  尊敬的主席先生:

  首先祝贺您担任本届会议主席,并预祝本届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中国代表团向已经退休的奥斯曼女士致以敬意,对秘书处各位同事为筹备本届会议付出的努力表示赞赏。

  主席先生,

  2013年,中国进行了15次航天发射,成功将21个航天器送往太空。目前,中国在轨运行卫星已超过百颗,空间技术整体水平大幅提升,空间应用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提高,空间科学取得创新性成果。

  6月11日,中国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发射,13日与天宫一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随后开展了大量的空间对地遥感、空间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探测这些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还进行了飞船绕飞、在轨维修、再生生保(再生性生命保障系统)等一系列技术试验,特别是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飞行器上为全国6000多万中小学生进行了太空授课,进行了天地互动交流,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探索外空的梦想。

  12月2日,嫦娥三号成功发射。嫦娥三号实现了月面软着陆及探测器和巡视器的分离和互拍成像,获取了着陆区的月表光学图像、着陆器降落过程中各个高度降落区域的月貌影像、月表三维图像,对月表元素成分进行探测,开展了观天探测和等离子体层观测等科学活动。目前,嫦娥三号正按计划开后后续科学探测活动。

  中国成功发射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首颗卫星高分一卫星。截至到12月底,高分一号卫星已提供了2米/8米影像247731景,16米影像75766景。

  中国北斗系统已成功发射十六颗导航卫星。自2012年12月27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以来,中国已经与部分亚太地区国家建立了卫星导航领域合作机制,在精细农业、防灾减灾、交通旅游和教育培训、系统监测评估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

  主席先生,

  中国空间技术广泛应用于气象、海洋、减灾防灾、环境监测与导航等领域。9月,中国风云三号C星成功发射,与风云三号B星共同组网,构成了极轨气象卫星上、下午星组网观测的业务布局,可以为天气预报,特别是为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参量,提高预报精度。

  在减灾防灾领域,通过综合利用环境减灾卫星星座等国内外遥感卫星资源,成功应对了中国西南旱灾、辽宁洪涝、黑龙江洪涝等10余场新发重大自然灾害事件,持续开展全国范围洪涝、干旱、雪灾等灾害风险监测工作,为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应急决策信息支持。

  在空间环境方面,中国建成了空间碎片预警演示平台,具备自动收集最新空间碎片数据,对有威胁的碎片接近进行预警。在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交会对接中准确预报了全部空间天气状态和关键天气过程。中国多次实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末级钝化和废弃卫星离轨处置,对重要航天器进行了全面防护设计,开展了空间碎片碰撞预警和陨落预报研究与服务,为航天器在轨运行安全和空间环境清洁做出了努力。

  主席先生,

  中国成功举办了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IAC),共有来自74个国家的372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参会人数和与会航天局长人数均为历届之最,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世界航天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对航天技术、应用及合作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积极参加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组织的各项国际联测活动。中国正式确认实践九号A星加入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为国际社会提供防灾减灾服务。根据澳大利亚、委内瑞拉等国家需求,及时提供了有关灾害的卫星数据。

  2月,中国在科技小组委员会上提出在北航设立联合国空间科技与应用教育亚太区域中心的倡议,得到广泛支持,并经第56届联合国外空委大会确认。9月,北航以指标全优的成绩通过联合国外空司组织专家评估。中国政府欢迎各国参与该区域中心的建设,参加后续有关培训活动。

  2013年,中国正式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签署了《中国国家航天局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关于中国遥感卫星数据合作的协定》,承诺在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免费提供中国遥感卫星数据。9月,已通过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为巴基斯坦提供了地震灾区的卫星影像数据。

  主席先生,

  后续,中国代表还将在“联合国空间应用项目”、“空间灾害管理”、“空间碎片”、“空间遥感”、“空间天气”、“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6个议题下详细阐述中国的有关航天活动。中国愿与各国一道,积极研究和推广空间技术应用,推动外空事业造福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人类外空事业的包容性发展,共同为建设和平、和谐、法治的外空而不懈努力。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