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外空委科技小组委员会第43届会议上的发言

---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航天局外事司司长张伟
2006-06-21 00:00

主席先生:

  首先,中国代表团对近期菲律宾发生的泥石流所造成的重大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表示同情和慰问。

  此外,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代表团对您当选本届会议的主席表示祝贺,相信在您的卓越领导下,本届会议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同时,中国代表团对马来西亚的奥斯曼女士当选2007年第44届科技小组委员会的主席也表示祝贺,并对来自罗马尼亚的前任主席Prunariu先生干练的领导才能表示赞赏。

  主席先生,中国在2005年又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除成功发射亚太6号通信卫星,实践7号科学实验卫星和两颗返回式卫星外,又成功发射了“神舟”6号载人飞船,将2名宇航员送入太空,绕地球飞行5天后安全返回,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多人参与的空间试验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成果。我愿借此机会,对主席先生您,及其他成员国对中国载人航天项目成功的祝贺表示感谢。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政府一如既往,继续开展与其他国家、空间机构和国际空间组织的在空间技术应用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与欧空局签署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政府协定。2005年,中国政府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亚洲减灾大会,来自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的42个国家、13个联合国机构和国际组织的385名官员、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会议促进了区域各国减灾经验的交流,并通过了《亚洲减少灾害风险北京行动计划》。此外,中国政府已确定正式加入《国际减灾宪章》(Charter),并提供相关空间资源。

  主席先生,中国政府在推动亚太地区空间技术与应用领域的多边合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2005年10月28日,包括中国在内的八个亚太国家在北京签署了《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公约》。该《公约》将在五个签署国交存批准书后生效,届时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将正式成立,总部将设在中国北京。该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建立将有利于推动亚太地区各国进一步扩大空间技术与应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有效地利用各成员国的资源开展合作,为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重要贡献。

  主席先生,200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并将其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确立了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造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仍面临来自人口增长、产品结构、能源供应、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问题对经济增长的束缚,而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无疑将会带动相关学科和整体技术水平的跨越式发展,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为此,中国国家航天局制定了2020年航天远景目标,即:提升进入空间的能力,形成较完备以对地观测、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全球导航系统为核心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完成载人航天工程和月球探测工程的阶段任务,深空探测活动向更广阔领域扩展;形成完备的空间科学研究和论证体系。

  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国制定了航天领域的“十一五”规划:

  -研制采用高效率无污染燃料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实现5米直径火箭的首飞,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14吨;提高现有运载火箭可靠性和发射适应性。

  -建设国家对地观测系统。持续开展气象、海洋、资源系列后续卫星的研制;建成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并开展相应后续星研制。确保气象、海洋、资源系列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连续稳定运行。

  -统筹建设国家对地观测系统接收处理分发中心,大力推广观测数据的综合应用。

  -完成大容量通信卫星公用平台的飞行验证并发射第一颗电视广播卫星。发展满足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应急通信广播、宽带多媒体、音频/视频等需求的通信广播卫星。初步完成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建立业务服务系统。

  -继续开展利用返回式卫星技术进行空间环境探测、科学研究和微重力试验的应用;积极支持开展微小型卫星研制及技术试验。

  -积极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和探索,以空间天文与太阳物理、空间物理与太阳系探测、微重力科学与空间生命科学等三个领域为重点,加强各学科的基础性研究和空间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

  -全面完成载人航天工程下一阶段宇航员出舱和交会对接等各项目标和任务。

  -发射月球探测卫星,实现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科学目标,为月球探测二、三期工程科学目标的实现做好准备;开展对太阳系其它行星及深空的观测和探测,积极参与国际深空探测工程和小行星探测等活动。

  -初步建立空间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空间环境的认识和探测能力,实施空间碎片监测预警工程、航天器防护工程和空间环境保护工程,为开展空间活动提供保障。

  主席先生,探索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是一项复杂、艰巨、高风险、高投入的事业,单靠一两个国家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广泛的国际合作已成为推动和普及空间技术、科学与应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有效途经之一。为此,中国政府将继续遵循“互相尊重、互利合作、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加强和扩大与世界各国在空间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做出贡献。

  谢谢主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