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麻醉药品委员会第54届会议并发言

2011-03-15 21:00

  2011年3月11日至15日,联合国麻醉药品委员会第54届会议在维也纳举行。中国代表团由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港澳特区政府代表组成,中国驻维也纳联合国代表团临时代办陈佩洁任团长,国家禁毒委办公室副秘书长魏晓军任副团长。中国代表团在相关议题下作了发言。 

 

  中国代表团就议程项目4“各项国际药物管制条约的执行情况”的发言

  关于管制药物范围调整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氯胺酮滥用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氯胺酮不受国际管制,但其非法制造、贩运和滥用已不再是个别地区的问题。联合国数据表明,全球氯胺酮的缴获量2001年以来大幅上升,至2008年已达8200千克,其中大部分是在亚洲缴获。中方非常高兴地看到,国际社会已对此予以关注,2006年3月,第49届麻委会通过了49/6号决议,呼吁会员国将其列入国内法监管,2007年3月,第50届麻委会又通过了50/3号决议,向正在评估氯胺酮问题的世界卫生组织药物依赖问题专家委员会,表达麻委会的关注。截止2009年11月,已有48个国家和地区将氯胺酮列管。虽然多国已将氯胺酮列管,但其至今仍未受到国际毒品公约的管制,以致各国在打击氯胺酮贩运的问题上,仍然面对困难。在此,中方呼吁国际社会提高对氯胺酮滥用和有关犯罪活动的关注,重视其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安全、健康和福祉的威胁,将氯胺酮纳入国际管制,在确保合法用途的同时,遏制其贩运和滥用,更不应因资金问题而使推动列管的努力陷于停滞。

  在中国,氯胺酮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依据《精神药品管理办法》进行严格管理,对于制造、走私、贩卖氯胺酮的情况进行严厉处罚。针对不法分子利用非列管的盐酸羟亚胺制造氯胺酮的情况,2008年4月,国务院将羟亚胺列为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进行管制。统计数据显示,自2001年起,氯胺酮已成为香港主要的滥用毒品之一,在青少年中尤为普遍。2010,香港21岁以下的吸毒青少年有80%表示曾经吸食氯胺酮,远超过排名其后的冰毒、可卡因、大麻和摇头丸。2009年,中国大陆共缴获氯胺酮5.3吨,2010年,共缴获氯胺酮4.9吨;香港2009年缴获氯胺酮472千克。

  关于国际麻醉品管制局

  麻管局一年来的工作卓有成效,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满意,并对麻管局主席及其成员的工作表示感谢。在麻管局积极有效的协调下,各国在药物管制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我们感谢麻醉品管制局及时提供有关物质进出口管制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对防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以及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做出了贡献。

  麻管局2009年报告全面、客观分析了当前国际药物管制面临的挑战、管制药物滥用情况和各国禁毒形势,中国政府对麻管局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赞赏,对麻管局主席及其成员的努力表示感谢。麻管局2010年的报告强调确保含有国际药物管制物质的药品供应是当前各国政府面临的挑战,借助医院制剂等“特制药物”实施犯罪也应引起关注。中国政府对此十分关注,并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确保满足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临床需求,加强医疗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流弊问题的监测。中国政府将继续履行国际药物管制公约,并愿意继续保持和加强与麻管局的合作与交流,并与国际社会一道为解决世界毒品问题而努力。

  关于开展国际合作,以确保用于医疗和科研目的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的供应,并同时防止其转移用途。

  保证医疗需求是联合国药物管制公约的宗旨之一,中国政府坚持毒品严格管制和医疗科研使用二者适当平衡的立场,在保障医疗和科研用途管制药物供应的同时,防止毒品管制政策的不当松懈,三公约主要侧重点和当前形势所需仍是加强管制和打击贩毒的问题。

  中国政府采取有效手段充分保障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供应,着力健全国内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对其生产、经营、使用、运输和进出口实行了全程监管,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量逐年上升。一是从法律层面对患者用药权益给予保障;二是鼓励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新品种研制;三是不断完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改善供药环境;四是推动临床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用药需求。目前国家药监局(SFDA)与卫生部正在开展为期三年的“合理用药”活动,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普遍培训,指导临床医务人员合理使用和管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充分保障患者用药需求。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注意到一些列入管制药物的药品滥用正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个突出问题,这对管理部门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平衡保证合法需求与防止流入非法渠道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这一新的挑战。 

   

  中国代表团在圆桌讨论会上的发言

  2009年联合国麻醉品委员会第52届会议高级别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国际合作以综合平衡战略应对世界毒品问题的政治宣言和行动计划》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履行自己的承诺和义务,落实《政治宣言》和《行动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当前,全球毒品问题持续发展蔓延,新型毒品的滥用日益超过传统毒品,新的品种如“特制药物”的出现为毒品管制提出新的挑战,贩毒集团不断开辟新的路线以规避打击。中国面临的毒品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尽管中国禁毒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但境外毒品渗透不断升级,国际贩毒团伙在华贩毒活动愈加活跃,呈现出毒品来源多元化、毒品滥用多样化的局面,对中国禁毒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面对严峻、复杂的禁毒斗争形势,中国政府一贯坚持厉行禁毒的立场,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为载体,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为主线,动员全社会力量,整合各方面资源,努力将禁毒斗争推向深入。我们广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民禁毒意识;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大力开展禁吸戒毒工作,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戒毒康复模式,切实提高戒断巩固效果,压缩毒品消费市场;严厉打击制造、走私、贩运毒品犯罪活动,积极应对境外毒品渗透新变化;加大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力度,加强互联网易制毒化学品信息监管,最大限度地防止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禁毒组织的合作关系,推进在缅甸、老挝北部地区实施禁种除源工作,开创执法合作、司法协助、情报交流、人员培训相结合的禁毒国际合作格局,为国际禁毒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禁毒领域,中国与世界各国有着相同的利益,努力实现无毒世界的目标是我们的一致追求。中方认为,坚持“广泛参与,责任共担、综合协调、平衡兼顾”的原则,是有效打击贩毒及相关跨国有组织犯罪、解决世界毒品问题的根本途径。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是国际禁毒斗争的治本之策和必由之路。中国政府愿意与世界各国一道,加强国际禁毒合作,全面践行《政治宣言》和《行动计划》各项要求,为创建无毒世界携手努力。

  (a) 减少需求和相关措施

  中国政府始终将毒品预防教育作为治本之策,努力提高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拒绝毒品的意识,制订实施了《全民禁毒教育实施意见》,以“依法禁毒,构建和谐”为主题,以宣传《禁毒法》、新型毒品危害、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为重点,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媒体禁毒宣传,大力推进禁毒新闻宣传和禁毒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进场所、进农村”活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禁毒工作,对青少年等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禁毒教育,遏制合成毒品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滥用势头。提高了全民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有效遏制了新吸毒人员的滋生。

  保护儿童和年轻人免受吸毒之害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和年轻人吸毒问题,采取多种措施保护他们免受毒品之害。中国政府各级禁毒部门将青少年特别是在校中小学生作为毒品预防教育的重中之重,置于突出位置,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大力开展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开展旨在保护学生的“不让毒品进校园”活动,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开展禁毒教育,坚持课堂禁毒教学和校外禁毒实践相结合,有效提高在校学生的禁毒意识。同时,充分发挥妇女和家庭的作用,帮助家庭成员尤其是青少年子女远离毒品。开展旨在保护青少年的“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行动,发展禁毒志愿者队伍,全面开展社区青少年禁毒教育,有效提高了社区青少年和进城务工青年的禁毒意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为推动全国中小学生禁毒教育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针对青少年年龄特点,利用多种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名人示范效应,邀请成龙等名人作为形象大使,号召和引导青少年远离毒品,有效利用明星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力,传递禁毒理念。

  禁吸戒毒

  中国政府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教育、矫治、挽救吸毒人员放在首位,经过多年实践摸索,不断完善形成了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戒毒康复场所、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及自愿戒毒等多种模式的戒毒康复体系,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回归社会,并积极研究、探索对新型毒品成瘾者进行戒毒治疗,赢得了社区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截至2010年底,全国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部门共建成戒毒康复场所93个,累计安置戒毒康复人员3.2万余名。全国正在参加社区戒毒人员5.88万名、社区康复人员8.4万名,戒断3年以上未复吸的达6.4万名。全国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在戒人员达21.6万余名,比上年同期增长46%。2010年,全国新发现登记吸毒人员21.4万余名,依法查获有吸毒行为人员38万人次,强制隔离戒毒17.5万余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9.6万余名。

  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各地在吸毒人员相对集中地区开设维持治疗延伸服药点,探索与其他戒毒措施间的有效衔接,扩大了维持治疗覆盖面,提高了维持治疗率。截至2010年底,全国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扩展到27个省(市、区)588个区县的700个门诊及200多个延伸服药点,配备流动服药车28辆,累计治疗病人29万名,在治人数13万名,巩固了戒毒成果,减少了毒品危害。据统计,参加维持治疗一年后,吸毒人员一个月内有注射吸毒行为的比例从高峰期的78%降至7%,全国累计发现艾滋病毒感染者中经吸毒传播的比例从2009年的32.2%降至24.3%。

  (b) 减少供应和相关措施

  严厉打击毒品犯罪

  中国政府采取严厉措施,依法打击一切毒品犯罪活动,严惩一切毒品犯罪分子,努力减少毒品供应。针对境外毒品渗透新变化,完善陆、海、空、邮立体防控体系,建立毒品查缉站点网络体系,加大了对境外毒品的堵截力度,加强与国际社会和本区域的执法合作,摧毁了一批毒品加工厂、国际制贩毒集团和网络,破获了一批有国际影响的毒品犯罪大案,有力遏制了毒品犯罪,减少了毒品供应。

  针对贩毒分子利用邮包、航空快递和物流托运贩毒的新情况,政府相关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物流寄递渠道禁毒堵源截流工作,并联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开展专题培训,下发工作手册,指导各地加强对物流、报关和快递公司的禁毒管理。针对海上贩毒活动增多的情况,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加强海上走私贩运毒品的堵截工作,破获一系列海上走私案件。

  2010年,全国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8.9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0.1万名,同比分别上升14.5%和10.8%,缴获海洛因5.3吨、鸦片1吨、冰毒及片剂9.9吨、氯胺酮4.9吨、大麻3.2吨,摧毁制毒加工厂378个。

  处理妇女和儿童卷入贩毒,特别是充当携毒者问题

  中方特别关注到妇女和儿童卷入贩毒,特别是充当携毒者的问题。近年来中国所破获的案件显示,非洲籍贩毒集团重点物色相对易于控制的女性作为运毒者。2009年12月,中国和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召开了禁毒执法合作,特别讨论了处理妇女携毒者的问题。在此,中方愿意加强妇女、儿童携毒者的关注和数据收集,并呼吁相关国家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处理妇女和儿童携毒者,加强宣传预防妇女和儿童成为无辜的携毒者,同时积极交流互涉情报信息、沟通相关法律法规,交流处置特殊人群贩毒的程序和经验。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

  中国政府采取严厉措施防止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中国政府出台了《关于办理制毒物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制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完善了易制毒化学品管制的法律依据和管理措施。2010年3月,《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是特别针对大量麻黄碱复方制剂流入制毒渠道问题而颁布。9月,针对互联网非法买卖易制毒化学品和毒品问题,颁布了《关于加强互联网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管理的公告》,删除大量网上涉毒信息,关闭200多个不法网站和300多个网站栏目。

  我国严格执行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国际核查,防止易制毒化学品通过国际贸易途径流入非法渠道。积极参与国际麻管局和联合国毒罪办组织开展的“聚合项目”下监控醋酸酐贸易的二期“戴斯行动”、针对苯丙胺类毒品前体的“棱柱项目”下监控麻黄碱及其复方制剂贸易的药丸行动、“巴黎进程”下防止醋酸酐等海洛因前体化学品流入阿富汗及其周边地区的“二期塔什特行动”,以及上述行动下开展的活动。

  通过上述措施,2010年,全国共破获制毒物品犯罪案件234起,缴获易制毒化学品861吨。2010年,根据美国司法部缉毒署和巴基斯坦禁毒部队通报的线索(3月21日,巴基斯坦禁毒部队在巴基斯坦卡拉奇港查获醋酸酐15.8吨。6月30日,阿联酋执法部门在迪拜查获醋酸酐14.5吨),我国禁毒部门分别破获了山东烟台“3.31”和浙江绍兴“7.26”走私醋酸酐案件。

  在此,中方呼吁各国严格履行88年公约规定的责任和义务,缔约国严格执行易制毒化学品出口国际核查,及时通报易制毒化学品流向等情况,分享新发现的易制毒化学品走私贩运方式、路线等信息,交流行动开展经验及取得的成效。中方愿与各国加强案件侦查合作,并在调查取证、证据交换等方面相互提供协助。

  禁毒国际合作

  毒品问题是世界性问题,解决毒品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中国政府一贯重视禁毒领域的国际合作,以负责任大国的态度,认真履行国际禁毒公约,积极支持并参与国际禁毒事务。在东亚次区域、东盟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以禁毒情报交流、执法合作、人员培训、替代发展等工作为重点,与有关国家在缉毒执法、情报交流、打击犯罪、替代发展、执法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务实合作。中方参加了东亚次区域禁毒合作谅解备忘录(MOU)签约国高官会议,努力推动MOU机制继续健康发展。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务实禁毒合作。此外,积极参加第34届亚太禁毒执法机构负责人会议(HONLEA)、第27届国际缉毒大会(IDEC)、第15届亚太地区禁毒执法合作会议(ADEC)等区域会议,广泛参与区域禁毒合作交流。同时,中方积极与欧洲、美洲、大洋洲有关国家开展禁毒执法合作,分享禁毒信息,取得积极成果。

  中国政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有关国家提供禁毒执法培训。2010年,中国为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家举办了10期禁毒培训班,培训外方学员211名。

  此外,中国政府在东南亚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展罂粟替代种植援助工作,继续为缅甸和老挝北部传统罂粟种植地区开展罂粟替代种植,针对缅北局势复杂多变、老北罂粟种植反弹的形势,扩大替代产业规模,着力规范企业行为,优化产业结构,推进项目建设,帮助当地人民摆脱贫困,减少对毒品经济的依赖程度。中国政府愿积极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替代发展合作与交流,乐见国际社会对替代发展工作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